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?王鐵宏
各位同行、各位總工、同志們:
大家上午好!(一)關于裝配式建筑發展。
中國為什么要發展裝配式建筑。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》指出,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。力爭在 10年左右時間,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%。我國現有的傳統技術雖然對城鄉建設快速發展貢獻很大,但弊端亦十分突出:一是粗放式,鋼材、水泥浪費嚴重;二是用水量過大;三是工地臟、亂、差,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;四是質量通病嚴重,開裂滲漏問題突出;五是勞動力成本飆升,招工難管理難質量控制難(這一條恰恰是最本質的)。這表明傳統技術已非改不可了,必須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。經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,我國裝配式建筑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,很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,歸納起來大致有3種模式:一是鋼筋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(PC),適合于量大面廣的多層、小高層辦公、住宅建筑。二是鋼結構預制裝配式建筑,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、賓館建筑,部分應用到住宅建筑。三是全鋼結構全裝配式建筑,適合于高層超高層辦公、賓館、公寓建筑,完全替代傳統技術,更加節能、節鋼、節混凝土、節水,部品化率可達80~90%。此裝配式非彼裝配式,對此要有全面辯證思維。各有市場細分,各有特色,也各有局限性。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,上海市引領了發展方向,上海市政府規定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;外環線以外不少于50%,并逐年增加。敦煌文博會主場館成為工廠裝配式發展的經典范例,中建總公司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又好又省又快的建成了,不但結構裝配化,機電設備裝配化,裝飾裝修也裝配化,裝配化率達到91.92%,創造了新的“敦煌奇跡”。
(二)關于市場模式變革。
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,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規模。PPP項目的大市場,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。如何推動民營建筑業企業參與PPP項目。一是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民營建筑業企業的扶持力度,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各地應學習借鑒江蘇的經驗做法;二是民營建筑業企業要發揮自身特點,聯合優勢互補企業參與PPP項目,相信隨著省、市、縣級PPP項目的廣泛落地,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機會會大大增加;三是民營建筑業企業可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,積極介入已落地實施的PPP項目,承攬其總承包業務。EPC的關鍵在于形成真正意義上優化設計、縮短工期、節省投資的甲乙雙方理性契約關系。PPP則是更深入的改革,是投資方式改革的深化,必然產生公共投資項目全面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??梢詳喽?,真正意義的PPP必然需要EPC,真正實現EPC則必然需要建筑產業綜合技術的全面創新和提升。相信,這將會是經濟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供給側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。
(三)關于“一帶一路”倡議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將對建筑業帶來深刻影響。根據國務院發布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總體規劃,將覆蓋全球63%約44億人口、29%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?!耙粠б宦贰毖鼐€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,普遍處于經濟高增長時期,基建需求龐大,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,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優先建設領域,這為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(四)關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。
雄安新區建設將對建筑業轉型升級起到跨越性的促進作用。中央決定規劃建設雄安新區,從宏觀、戰略和歷史的層面,如何規劃建設好雄安新區,我們建議,一是歷史性地把握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三要素——城市天際線、建筑輪廓線、科學的交通路網。二是全面地把控好規劃建設的核心價值觀內涵——低碳、簡約、實用。三是深刻地把脈住其特殊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歷史的重要作用——演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責任的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的經典范例,千年大計。我們也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,如新區的標志性建筑等都要通過碳排放方案評審;如全面實現綠色建筑;如大力推廣裝配式與超低能耗的被動式建筑(有專家指,雄安新區建筑約80-90%應為裝配式建筑);如所有建筑工地都要實現綠色施工;還如規劃建設之初就要把握好“大中水回用”的節水戰略,建設海綿城市;再如規劃建設之初就要把握好城市綜合管廊規劃建設;又如雄安新區不但要引領數字建筑技術的發展方向,而且還要引領數字建筑業(項目、企業、行業管理)發展方向。
建筑業企業的總工程師作為企業決策者的技術支撐,對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跨越式發展的作用非常重要,不可或缺。我在此提請總工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強化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,深入研究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三條主線和四個問題,把握好行業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,研究明確企業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大戰略,取得創新突破重要成果。
同志們,實踐無止境,創新亦無止境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,不斷推進理論創新、實踐創新,加大建設工程技術創新力度,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,促進建筑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,為“兩個一百年”的奮斗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。